学院召开思政课课堂教学提升行动工作会 聚力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学院召开思政课课堂教学提升行动工作会 聚力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最新部署要求,全面提升学院思政课教学质量与育人实效,10月2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召开思政课课堂教学提升行动工作会。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全体思政课教师参会。会议由学院特聘教授罗英主持。

会上,学院党委书记田永伟首先传达解读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5-2026学年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提升行动的通知》文件精神。他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育部此次部署的提升行动,既是对思政课建设规律的深化把握,也是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田永伟结合文件要求与学院实际,重点解读了提升行动的三大核心目标:一是聚焦“铸魂育人”,强化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与亲和力、针对性;二是聚力“改革创新”,推动教学内容、方法、载体与评价体系全方位升级;三是突出“质量为本”,构建“教师善教、学生乐学、效果可评”的思政课建设新格局。田永伟强调,全体教师需以提升行动为契机,主动对标对表,在教学改革中突出“问题导向”,针对当前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探索“专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创新模式;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集体备课、名师示范、技能比武等方式,锻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学院特聘教授罗英以“校级听课系统赋能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为主题作专题辅导报告。罗英教授从系统功能、操作流程、数据应用三个维度展开讲解,详细介绍了校级听课系统的实时监测、智能分析、反馈改进三大核心模块:系统可通过课堂录像、学生互动数据采集,实时生成教学行为分析报告;依托大数据技术,精准识别教学环节中的优势与不足,如理论阐释深度、案例选用适配度、师生互动频率等;并根据分析结果提供个性化改进建议,形成“听课—诊断—改进—再提升”的闭环机制。“听课系统不仅是教学质量的‘监测仪’,更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罗英结合具体案例演示了系统操作方法,强调教师需充分利用系统反馈,在教学设计中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有机结合,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此次会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下一步,学院将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