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民办高校举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概论”课集体备课会

四川省民办高校举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概论”课集体备课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9月25日,由四川省教育工委、四川省教育厅指导,四川省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主办,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系列集体备课会第四次会议顺利举行。

会议旨在深化四川省高校马院“结对共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搭建互学互鉴平台,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思想引领力、理论穿透力、情感感染力与实践针对性,全面提升育人实效,彰显民办高校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责任担当。来自全省民办高校的150余位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及思政课教师齐聚云端,围绕思政课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教学经验互鉴共赢进行了深入交流。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指委委员、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满意充分肯定本次备课会的重要意义,他指出集体备课需做到“有滋有味、有理有据、有情有义”,要深入研究学情,强化教学要“接地气”,强调集体备课要分清“政策依据”“理论依据”“方法依据”,确保教学内容准确生动。

成都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果老师分享了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概论”课的具体路径,包括聚焦主题、改革原则和重大举措,并介绍了学校“故事课堂”的教学模式;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申芙蓉老师从理论引领、突破创新和融合升维三个维度进行阐述,提出了三阶动态资源包、沉浸式教学等具体解决方案;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宁姗老师明确了融入的原则和路径,重点以邓小平理论为例,探讨了如何串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课程中的理论成果。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夏琬茹老师以“党在过渡时期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主题开展了一堂示范课,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通过让学生设身处地“遇到困难”来解决问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农业改革的历史原因、基本原则和具体步骤。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韩开龙老师提出“政策接地气、理论做绳梯、行动成火种”的教学理念;成都文理学院李佳励老师介绍了“校准方向—拆解密码—锻造样本”的三步备课法;成都东软学院郑红玉老师从解读精神、剖析困境到提出耦合路径,系统分享了融入策略;成都锦城学院孙娇艳老师则展示了通过历史语境诠释、情思互动共振、问题引导破局与论证逻辑师生交互等多元方法提升课堂实效。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许宝君对备课分享、教学展示、讨论发言作了精彩的点评,他总结了会议中的“四个大”(大历史观、大课堂、大道理、大情怀)和“四个小”(小切口、小故事、小人物、小细节),提炼了各校分享的共性优势,认为将浩大的理论与具体、紧密联系的学生个人生活细节结合起来,是提升教学吸引力的关键。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敏作会议总结,她高度概括了会议的四大亮点:认识有高度、分享有深度、展示有精度、研讨有热度,最后针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如何更好地融入“概论”课,提出三点希望:要持续深化学习,确保“融得准”;要深入研究内在逻辑联系,克服教条,巧妙融合,做到“融得巧”;要创新教法,善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融得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