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2025月5月14日上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诗韵华章,薪火相传”中华诗词经典讲解大赛在行政楼2楼学术报告厅精彩上演。来自各学院的十名参赛选手以诗为舟,以情为桨,带领现场观众穿越千年,共赴一场诗词盛宴。
比赛现场,古韵流淌。参赛选手们化身诗词使者,从《将进酒》到《赠汪伦》,从《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到《如梦令》;从唐诗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到宋词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再到元曲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每一首诗词在他们的讲解下都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选手们或慷慨激昂,诠释诗词中的家国情怀;或婉转低回,诉说诗词里的儿女情长;或娓娓道来,解读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他们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生动的肢体动作和真挚的情感,将诗词的意境、情感和文化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选手们从诗词背景、字词理解、诗人情感等多个方面和维度,深入挖掘诗词作品的主旨,声情并茂地带来了精彩的诗词课堂,充分展示了我校学子创新传承以中华经典古诗词文化为载体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崭新风貌,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诗词的热爱与对文化传承的敬畏与责任感。
经过激烈角逐,评委们从讲解内容、语言表达、仪态仪表、创意特色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分。最终,国际传媒艺术学院的陈宇和英语语言文化与翻译学院的郁之筱获得特等奖;国际传媒艺术学院的王梓洁、西欧语言学院的潘敏以及职业教育学院的赵百合获得一等奖;国际商学院王玉洁、职业教育学院的郭雪怡、西欧语言学院的王安妮、英语语言文化与翻译学院古晓鑫、国际商学院董跃暄获得二等奖。
李艳副教授作为评委代表对比赛的整体表现给予了高度肯定并从角度选择、观众互动、内容制作、文稿风格等多方面为选手提出了建议,鼓励大家在讲解上找到更合适的侧重点与切入角度,多视角赏析诗词,品味中国诗词中美好的精神力量与崇高的道德品质,努力学习诗人所展现出来的美好品格与精神,成为有诗心、有诗情、有诗意的新时代大学生。
此次中华诗词经典讲解比赛,不仅是一场知识与才华的较量,更是一次传统文化与青春力量的激情碰撞。它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传承经典的平台,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中华诗词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成都外国语学院的学子们将继续以诗词为友,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书写属于自己的诗意青春。